2004年10月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  他很年轻,不过二十五六岁;他是外乡人,是这个城市中外来的务工者;他和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外乡人一样历尽漂泊、尝尽艰辛。但他不仅在他乡站稳了脚跟,而且开始向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,开办了首个打工者维权网———“星光·外面的世界网”。从此,他找到了自己不一般的精彩人生。
让点点星光照亮游子的夜空
述 王辉 整理 原馨绿

  主持人的话
    这是一个名为“旁听”的栏目,特别推出“听你的人生故事”。或许你的故事特别坎坷,或许你的故事特别感人,或许你的故事给人启迪。一个故事,一段人生。心情热线:85113675,你的故事,有我在听。
    
  我1978年出生在安徽安庆的一个农民家庭,很小的时候就看着父辈们背着大大的土袋子去县城里坐火车,到那遥远的地方打工。但没想到,若干年之后自己也会背上行囊,走父辈的老路。
  一晃我就16岁了,那年我初中毕业,家里负担实在太重,再也供不起我继续求学了。抱着心爱的书,我发了整整一天的呆,最终咬牙决定去外面的世界闯荡。
  外面的世界什么样,真如歌里唱的那样很精彩吗?我没时间想像,否则可能连吃饭都会成问题。
  那年夏天,我随着老乡一起到了县城,坐上了去远方的火车。记得出发那天刚出家门就是一阵雷雨,或许是对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考验吧。
  绿皮火车慢悠悠地行驶在铁轨上,这种如今已经很少见到的火车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——不仅因为是第一次坐火车,而且因为这是第一次独自离家、远离亲人去闯世界。我想起儿时在田间玩耍嬉戏,想起放学回家还要帮忙种地,也憧憬着将要到达的繁华都市……
  火车停了,老乡说这里就是目的地——南京,我赶紧提着重重的背包跟着下了车。和出来的时候不一样,南京天气很好,艳阳高照,似乎是一个比合肥更有吸引力的繁华都市。
  到了南京之后,老乡们对我还算照顾。但我刚从中学毕业,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,只好老乡做什么我也做什么。后来和一个做油漆工的老乡成了好朋友,两人经常晚上睡在被窝里还聊天,渐渐地我对做油漆工比较感兴趣起来。
  不管怎么说,打工就得吃得苦耐得劳,就算是油漆工这种相对好一点的工种,一天下来也已经累得不行。那时常常想,这儿和我差不多大的人都还在读书,吃穿住用都不用自己犯愁,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再多读几年书啊!难道命运真的就这么注定了吗?我不信!
  到南京没几个月,我就开始随老乡“转战”各地。算下来,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,我打工的行程居然也有好几千里。
  和在家乡的时候相比,这一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。在家的时候,受了委屈还可以向父母倾诉,再穷也还有亲人帮;一朝出门在外,虽然世界很精彩,但始终都觉得无依无靠,没有归属感。
  “转战”了几个地方之后,最后我们在浙江落了脚。从1995年开始,我就没有离开过浙江,主要在宁波市以及慈溪、余姚一带,做的活儿依然还是油漆工。
  我觉得宁波这地方不错,人很热情,活儿也比较多。所以即使一些老乡走了,我还是坚持留下来。
  我发现宁波人特别好学,真的是“活到老学到老”,这让我有了危机感——只靠这一两年学得的技巧是不够的,要不了多久就会落伍。我暗自留意学习积累。有一次在一户人家做油漆,恰逢雇主的儿子考上了大学。一天吃过晚饭,我很不好意思的问“少东家”可不可以给我几本高中的课本看看……从那时起,我开始慢慢自学高中的课程。
  书一直是我最钟爱的,这几年虽然在外面漂泊,我的行囊里总有几本书相伴。最爱看的就是那本散文集和《查拉斯图拉如是说》,有空就会翻翻,再有空就会写写文章、练练笔。虽然作家梦已经不可能实现,但用业余时间幻想一下、用那支从家乡带出来的旧圆珠笔写下几行文字还是可以的。
 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,偷偷报名参加了自考。其实挺怕考不好被别人笑话的,也就一直不敢张扬。
  前年8月,是一个改变我命运的时间。那时候我接了一笔来自余姚泗门镇小路下村的油漆活,在那里干了好一阵子,而且吃住都在村里。
  小路下是个全国文明村,经常举办各种活动,当时村里正举办文化艺术节,其中有一项就是征文比赛。我平时也常常写些文章,又十分喜爱散文,就报了名。回到住处,我坐在床上构思了一番,又到村头小店买了一叠新的稿纸,端端正正地写好文章。没想到,我的文章竟得了一等奖!
  记得当时,村干部拿着文章到处问“咱村里有没有一个叫王辉的小伙子”,他怎么从来没听说过。后来知道我只是一个外来的打工者时,他非但没有瞧不起我,反而直夸我了不起。自己的文章第一次在异乡受到肯定,心里特别高兴,这比平时被人夸奖油漆做得好还要兴奋几十倍。
  几天后,村干部找到我,说:“你做油漆工太可惜了,我们村需要你这样的人才,想请你到村精神文明办公室工作,不知道你怎么想?”
  当时我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,在家乡都没敢想要当个村里的什么干部,到了浙江经济这么发达的地方,我一个小小的打工者竟能在村里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工作。我激动得不知该怎么表达才好,只一个劲地点头。
  不久,村里又让我当外来员工团支部书记。我觉得这个地方对外来人员很客气,也很信任,我决心在这里好好干,要做点成绩出来让信任我的人看看,来回报他们。
  有了固定工作,我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梦想:做一个打工者的网站。我对打工者的思想情感、生存状态最熟悉不过了。10年的打工生涯中我尝尽了其中甘苦,也有了很多感悟,所以我想打造一个展示这个群体的平台,告诉别人我们的喜怒哀乐。我想给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带去几丝温暖,唤起全社会对打工者的理解与关怀;我想通过网络将五湖四海的打工朋友聚集起来,互相学习、互相勉励;我更希望通过网络向打工者输送知识和文化,提供与打工有关的政策、法律和法规咨询,让他们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  我的想法得到了小路下村干部的支持。今年初,稍稍有了经济能力的我开始联系网络公司、收集资料,着手建立网站。从3月份开始,我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,共投入了1万多元的积蓄,到9月初,“星光·外面的世界网”终于开通运行了。现在,网站开设了打工新闻、法律政策、务工常识、教育培训、打工文学、打工论坛等10多个栏目。
  打工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局外人很难深入地、真正地了解他们;只有像我这样身为其中一员的人,才会从一个设身处地的角度来看待他们。据我所知,全国有1亿民工,浙江有1000万,宁波就有200万,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。他们当中一定有很多人出门在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,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我不可能帮助他们每个人,但我可以建造一个我们共同的家园。
  “星光·外面的世界网”一运行就受到了多方关注——不少人在留言栏上留言鼓励我;很多民工兄弟感谢我为他们办了一件好事;老家安庆有个在政府部门分管劳务输出的方先生,希望与我建立长期关系;杭州一位姓胡的律师还建议充实网站的“法律政策”栏目,并自告奋勇地要求在网站上开设一个在线栏目,为遇到法律问题的打工者服务。
  网站开通至今,留言、来信不计其数,也有不少新闻媒体纷纷要求采访,但我想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专心做好网站上。而且现在所取得的成绩真是很小的,还远没有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。
  当然,每次看到那些民工兄弟在网页上的留言,我总能感到一种力量;每次帮一位民工兄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,也总会感到无比的欣慰。记得不久前,一位在打工时受伤的中年男子从很远的地方打电话过来,说雇方不肯付医药费,处境异常艰难。我听了鼻子就发酸,这样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,因为以前自己也有过受工伤而东家拒绝支付任何费用的经历,后来是村里的法律援助律师帮忙才讨回了医药费。我决定帮这位民工兄弟讨回医药费。我先找到一直支持我的杭州胡律师,向他请教。胡律师立即表示愿意对这个案子进行法律援助。在他的努力下,结果很令我们满意,对方在法律面前低下了头,把该付的医药费都付清了。
  还有一位民工兄弟在一个私营企业里干活,无端被炒了鱿鱼。他在多次投诉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在网站上留了言,请求帮助。我也把他的事转告了胡律师,当天就得到胡律师的答复,不久他的问题也顺利解决了。
  工伤、劳动合同纠纷等打工者维权事件,一直是我最关心的,这不仅是因为自己有过切身体会,而且这也确实是打工者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病。我自己通过自学法律并在胡律师的帮助下,已经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识,就希望更多的民工兄弟也要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,也多学点法律知识,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。
  网站虽然已如愿以偿地办了起来,但如何把网站办下去、如何把网站办得更好,使更多的打工者从这里受益,这确实让我颇费心思。至少现在看来,还缺少资金和人力的支持,因为到目前为止,出资者和网络编辑都是我一个人兼着。
  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,就像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不很好,要做一个网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再努力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这么多的技术。所以我建这个网站也有很多方面是别人帮的忙,比如网页就是请别人帮我设计的,当然内容维护和编辑我还是很在行的。
  但是我很有信心把它做好!民工兄弟们纷纷发来帖子,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,他们的不少建议也将对我很有帮助。村干部也表示要对“打工网”给予支持,还有网友愿意以义工的形式在编辑方面提供帮助。更让我高兴的是,我的网站得到了刚刚上任的余姚市代市长王永康的极大关注,他还亲自批示,要求镇、村两级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。
  我自己对网站还有不少设想:开办交友平台、提供招聘信息等等,总之要把网站做得更好一些,也更加实用一些,能成为民工朋友们真正的沟通平台和服务平台。我在网站首页上写了两句话:“外面的世界更广阔,奋斗的人生更精彩。”这既是我的人生信条,也是这个网站的宗旨。
  我顺利通过了偷偷报考的自学考试,如今已经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文凭。或许我只是众多农村进城打工的青年中较幸运的一个,不仅在外乡有了一份相对比较安定的工作,还获得了余姚市“十佳外来务工者”的荣誉,但我深知用知识改变命运、用勤奋回报他人的道理。现在,我就要用这个网站帮助更多在外打工的人都能保护自己的权益,都能过上比较安定的日子,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。
  近段时间,要求发布用工信息、寻找法律支持的帖子不断增多。为了能够准时回复,我更忙了,几乎耗上了全部的业余时间,但我忙得乐在其中。
  我深信,点点星光也可以照亮一片天空。